你在这里

合同无效,财产请求权是否应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合同无效,财产请求权是否应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文:吴取彬 隆安(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在民事诉讼中,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主张财产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一直以来存在极大的争议,相关法律法规及最高院至今仍未有明确的倾向性意见。但是,笔者认为,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关于财产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应根据合同无效不同的法律后果来综合判断,不能“一刀切”,这从最高院的判决中已得到充分的印证!

 

一、合同无效,财产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现状及争议

 

在此,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关于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问题,业内没有争议,即确认合同无效不适用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但是,对于确认合同无效后法律后果,涉及到财产请求权的问题业内存在极大的争议,正因为如此,2008年9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没有对合同无效后涉及的财产请求权作出相应的规定;2010年11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关于无效合同所涉诉讼时效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于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但最终因争议过大,无果而终!!!

 

但,该征求意见稿第二条关于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就列出了三种方案:

 

方案一、合同无效,当事人一方请求另一方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日起计算,但自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当事人一方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方案二、合同无效,一方当事人请求另一方当事人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方案三、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合同尚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的,合同法律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请求另一方当事人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前款之外其他情形,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日起计算,但自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可以说,这三种方案就是当前业内关于合同无效后财产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三种不同观点,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涉及到具体的案子全凭法官的主观理解,因此造成大量的同案不同判。

 

二、合同无效,对于财产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该条款规定,合同无效后发生三种法律后果:

 

其一是返还取得的财产责任,比如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则一方返还购房款,另一方返还房屋;

 

其二是不能返还情形下的折价补偿,比如建设工程违法分包合同中,实际施工人的履行行为己固化于建设工程中,无法予以返还,参照双方约定的工程款予以结算。

 

其三是过错损失赔偿责任,该责任可能与上述两种法律后果结合使用,也可能单独适用。

 

笔者认为,合同无效后,对于当事人主张财产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应根据上述三种不同的法律后果,综合判断:

 

1、合同无效后,返还财产不适用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合同无效后需要返还财产的,这类合同纠纷主要指向具有具体标的物的合同纠纷,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相关标的物需要依法返还,比如房屋买卖合同,当房屋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买受人则丧失房屋的所有权,卖方则有权请求使系争房屋回复登记至自己名下,也只有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才知道需要返还财产,而且返还财产系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之一。因此,在确认合同无效的同时要求返还财产,不适用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相关案例支持:

 

案号:(2011)民监字第809号

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案由: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裁判要旨:涉案房屋买卖协议违反了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无效。对于诉讼时效问题,只有债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而本案中,陈添、陈子建和黄英笑起诉的主要请求是确认《协议书》无效以及返还房屋,该请求并不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因此,陈亚康、刘胡宇清关于起诉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理由亦不能成立。

 

点评:从最高院该份判决可以看出,对于主张财产返还的案件,合同无效后,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2、合同无效后,折价补偿应适用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合同无效后,需要折价补偿的,这类案件往往指向建设工程类合同,比如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笔者认为这类合同应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因为这类往往是当事人主张债权请求权,而且在合同没有被确定无效的情况下,原则上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的约定来履行各自的义务,尤其是建设工程类合同,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双方往往对工程款进行结算。合同双方当事人对其权利实现的期限均有明确、合理的预期,即合同约定的履行期届满之日。作为主张工程款请求权的一方,在相对方未按约履行约定的义务情况下,就应知道权利被侵害,而合同是否被确认无效,均不影响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

 

因此,笔者认为,这类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当事人主张财产请求权的诉讼时效应当自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次日起算,而不应从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日起算。

 

 

相关案例支持:

 

案号:(2016)最高法民申2090号

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案由: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裁判要旨:本案中,中建六局一公司将涉案工程承包给不具备施工资质的郭立新,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建设工程施工资质的强制性规定,中建六局一公司与郭立新签订的施工协议无效。至于郭立新本案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问题。本案中,涉案工程于2007年6月6日竣工验收合格,中建六局一公司欠付工程款,郭立新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诉讼时效开始起算。在中建六局一公司诉富亿达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中,中建六局一公司主张的工程款、利息、工程延误交工增加费用,包含郭立新施工部分工程的价款、利息及损失,中建六局一公司认可郭立新参与了该案诉讼,郭立新参与诉讼表明了其主张涉案工程价款的意思表示。而且,中建六局一公司在该案上诉中关于其与郭立新不存在分包关系,没有债权债务关系,郭立新无权向其主张工程款的表述,表明中建六局一公司已经知道郭立新主张涉案工程价款的意思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此,郭立新向中建六局一公司提出债权主张,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点评:从最高人民法院在该份判决判决书的主文阐述可以看出,对于合同无效后,债权请求权的案件应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只是该案存在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而没有超过诉讼时效而已。因此,对于本人代理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纠纷案件,由于合同无效,对方主张设计费的诉讼时效应从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然而合同约定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至原告起诉之日已近10年的时间,当然已过诉讼时效。

 

3、合同无效后,赔偿损失的诉讼时效应从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日起计算

 

合同无效后,若一方当事人对合同无效存在过错,且对方当事人因此遭受损失的,过错方应基于缔约过失行为向对方当事人承担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所赔偿的损失限于信赖利益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因此,只有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过错方才应承担相应的缔约过失责任,也只有在此时,作为相对方才知道相应的权利被侵害,享有的主张损失赔偿权利。因此,基于无效合同要求损失赔偿,应从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相关案例支持:

案号:(2005)民一终字第104号

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案由: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

 

裁判要旨:只有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有权确认合同是否有效,合同当事人不享有确认合同效力的权利。合同无效系自始无效.当事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应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而合同经确认无效后,当事人请求返还财产及赔偿损失的.应当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本案中,威豪公司与北生集团签订的《土地合作开发协议书》被人民法院确认无效后,威豪公司才享有财产返还的请求权,故威豪公司的起诉没有超过法定诉讼时效期间。

 

点评:该判决非常明确的表示,对于因合同无效而导致的损失赔偿问题,其诉讼时效应从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日起计算。

 

 

延伸阅读《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明确诉讼时效如何界定?》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8年7月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44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7月23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8年7月18日

 

 

 

法释〔2018〕12号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8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44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7月23日起施行)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民法总则施行后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的,应当适用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条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诉讼时效期间尚未满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民法总则施行前,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四条民法总则施行之日,中止时效的原因尚未消除的,应当适用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

 

  第五条本解释自2018年7月23日起施行。

 

  本解释施行后,案件尚在一审或者二审阶段的,适用本解释;本解释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本解释。

 

 

详细解读

 

本次《解释》的的出台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制定《解释》是依法构建诚信社会、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在制定民法总则过程中,对于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中止等规定的修改,均立足于更好建设诚信社会、有利于保护权利人权利这一立法目的。为此,在制定《解释》时,最高人民法院注重尊重立法本意,遵循法理,从司法角度促进诚信社会建设,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稳定,防止义务人利用诉讼时效制度恶意逃废债务。

 

二是制定《解释》是统一司法裁判标准,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诉讼时效制度是民商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民法总则对民法通则的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由于两法的规定存在不同,导致在司法实务中,对如何正确适用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制度存在较大争议,亟需统一司法裁判标准。全国人大法工委也希望最高人民法院能及时出台司法解释明确相关问题。

 

据介绍,本解释的核心内容在于民法通则一年短期诉讼时效规定的适用问题。民法通则规定了一年短期诉讼时效,民法总则未做规定,实践中对民法总则施行后一年短期诉讼时效是否仍然适用,存在不同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指出,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规定不一致的,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民法总则将诉讼时效期间规定为三年,有利于建设诚信社会,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根据上述立法目的和法的适用原则,《解释》第一条规定,民法总则施行后,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的,应当适用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两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关于民法总则施行之日,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尚未届满情形下的法律适用问题,《解释》第二条根据“前后交叉用新法”的适用原则,规定“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诉讼时效期间尚未满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本解释如此规定,主要考量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是有利于保护债权人权益,符合民法总则将诉讼时效期间规定为三年以及不再规定一年短期诉讼时效的立法目的。

 

二是当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跨越民法总则施行日时,依据法理,可推定当事人对于民法总则三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是知情的,不损害当事人的期限利益。

 

三是一般情形下,新法的规定优于旧法,适用新法更有利于保护权利人的权利。

 

解释规定,民法总则施行前,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情形下不再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之所以作出如此规定,主要考虑到:

 

一是尊重立法本意。司法解释是立法在审判工作中的具体化,在制定《解释》时应尊重立法本意。

 

二是依据法的溯及力法理。遵循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诉讼时效制度为实体法制度,应采从旧原则。

 

三是基于稳定交易秩序和利益衡平考虑。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的情形下,义务人已经享有诉讼时效抗辩权,义务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交易秩序已经稳定,如果再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会使已经稳定的交易秩序受到冲击。

 

《解释》还对诉讼时效中止等问题作了规定。

分类: